赫美集团(002356)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资料图)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定位于“国际品牌运营的服务商”,致力于服务中国年轻一代品质生活,主要基于国内消费市场,从事国际品牌服装、鞋帽、箱包等商品的零售业务,公司运营的品牌既包含国际知名品牌MCM、Fular、Pinko、Radley、AspinalOfLondon等,也包含自营品牌Oblu,经营业态有品牌专营店和奥莱店等,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郑州、三亚、合肥等主要城市。公司拥有终端实体门店、优质的战略合作渠道和较为稳定的客户群,凭借近二十年的运营经验和数十个品牌的运营案例,逐步形成了品牌零售策略,为欧美等国际高端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全面的运营服务。从采购、销售、盈利三个角度分析公司的商业模式如下:1、采购模式:公司的品牌运营部门组织买手向品牌方采购货品,公司一般按SS(Spring/Summer)、FW(Fall/Winter)两次主要的采购季,提前3-6个月提交订单。品牌方接收到订单后,开始排期生产,货品发送至上海等关口后,经报关、纳税等手续后进入公司仓库,再经库管调配后发送至各门店、渠道。2、销售模式:公司主要在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商业街、专业市场(奥特莱斯等)、电子商城渠道等租赁商业物业,按照品牌方的形象、品质、材料等要求,经专业设计后装修为品牌专营店铺,通过此等店铺销售品牌商品。公司具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可以快速的完成选址、设计、施工、培训、陈列,开业等业务程序,并拥有丰富的店铺运营经验,最大限度的增加销售坪效,提高产品周转率。3、盈利模式:公司向品牌方采购的商品进入门店或其他渠道后,通过门店形象的展示,销售人员对自然流量客户及会员客户的营销和服务,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产生收入,扣除采购成本及销售费用等实现利润。(一)公司门店的经营情况1、报告期末门店的经营情况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门店45家,全部为直营门店,分布在上海、北京、三亚、郑州、合肥等全国20多个城市,2、报告期门店的变动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新开门店4家,关闭门店3家,新开和关闭的门店均不存在对公司业绩有重大影响的情况。3、门店店效信息(二)公司线上销售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无自建线上销售平台,在第三方销售平台的线上营业收入为168.13万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为1.85%。(三)公司采购、仓储及物流情况1、商品采购与存货情况公司采用统一进货、集中采购的采购运作模式。采购部门在每年年底制定次年的年度、季度及月度商品采购计划。公司销售部门根据库存定量管理标准告知采购部门产品需求,采购部门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周转率、库存情况等,制定订货计划,以实施品类优化措施,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报告期内公司服饰采购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额为3,758.18万元,占服饰总采购额的比例为78.49%。对于过季和滞销的存货,由门店将货品退回到总仓,进行货品调配后,通过商场组织的临时特卖,用相对的低折扣及营销策略做特卖销售,或者公司通过各批发渠道,根据批发商的货品需求结合公司实际库存情况,将过季和滞销的做批发销售处理,以加快存货周转,维持合理库存水平。2、仓储与物流情况公司在上海、昆山等地设有总仓,在每个门店设有分仓,存货采购到货后,在总仓完成入库手续,然后根据各门店的需求和销售情况,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将货品分发到全国各地门店仓库。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1、线下+线上全渠道优势公司拥有成熟的线下销售渠道资源,也与部分知名电商平台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线下门店+线上电商平台的销售全渠道优势,具备销售系统的数据分析和产品推广能力,强化全国销售网络的库存、物流和售后管理,为国际高端品牌运营行业合作提供对接平台。2、品牌资源及货源优势公司所运营的国际品牌均属于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号召力及品牌附加值的代表性品牌,形成品牌集群效益。国际品牌属于极具商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优质资源,公司拥有国际品牌运营资源以及公司从事品牌运营的各子公司较强的区域运营能力。3、运营团队优势公司商业运营团队核心成员均拥有超过20年的国际品牌运营管理经验,曾为众多国际知名品牌首次进入中国设立零售门店并进行生产供应链管理。团队销售资源丰富,零售能力出色,具有强大的管理经验和时尚的认知度,深受国际品牌高层的信任和认可。综上,公司在商业板块具备成熟且综合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资源整合,创新合作模式、持续关注消费者消费需求,加强运营管理等资源协同实现商业板块的经营状况改善。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公司主营国际品牌运营及商品销售,销售的相关商品消费弹性较大,易受宏观经济影响。目前,公司商品供应主要依赖国际品牌方,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全球经济贸易政策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变化都容易对公司品牌运营、商品销售产生较大影响,如经济增长放缓或停滞,消费者预期收入下降,将降低品牌消费频次,制约品牌消费的市场需求,从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公司将根据宏观环境不断优化经营模式,凭借自身优势做好经营管理工作,提高抵御风险的核心竞争力。(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零售行业属于完全市场化竞争行业,行业内企业和品牌数量众多,竞争激烈。近几年来,随着对外开放水平和我国消费水平的日渐提高,国际高端品牌对中国市场日益重视并加强渗透,该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对地区商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国内自主创新的高端品牌也逐渐深受市场欢迎,加剧了国内高端品牌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3)公司经营的风险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各大品牌企业也逐渐加强线上投入运营,公司当前仍然以线下门店为主,店铺流量受限,如公司营销方式和业态布局优化不及预期将导致公司业务规模缩减,经营业绩下降的风险。应对措施:针对上述经营风险,公司将积极促推员工培训和绩效优化,强化营销团队,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营销方案聚客引流,线上线下(300959)深度融合,整合品牌资源、人才资源、渠道资源等提升服务质量,带给顾客全新的购物体验。公司将统筹优化战略规划,根据市场情况及自身发展需要择机注入优质资产,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高经营业绩;另一方面,整合各方行业资源及优势,在主营业务上实现进一步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多层面业务互补的发展模式,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